作者:国家外汇管理局科技司司长兼外汇业务数据监测中心主任 张铁成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大力推进“数字外管”和“安全外管”建设,密切跟踪新技术发展,推进区块链在监管科技中的创新应用。经过两年细致扎实的技术筹备,外汇局于2019年3月22日推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以下简称跨境区块链平台)。该平台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中央国家机关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备案的区块链平台。
外汇监管中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难背后存在信息不对称、数据缺乏共享等问题。
一方面,在传统贸易融资模式下,中小外贸企业规模小、管理不够规范、信用信息匮乏,尤其是个别企业资信较差,利用质押物造假或重复使用来取融资的行为时有发生,以致银行难以采信企业自行提供的质押物凭证等信用资料,对其外贸跨境融资业务格外谨慎。
另一方面,银行缺少核查质押物真实性的有效、便捷渠道。比如,为了查验重要单据的真实性,银行往往需要到企业现场进行逐单核查;为防范重复融资,银行通常会在事后将企业的融资情况与外汇局收付汇、海关进出口量进行比较,分析其合理性。但是,由于缺少银行间质押物使用情况的信息共享,银行难以掌握企业在同业融资的具体情况。监管部门也需花费更多精力去监测和甄别虚假性融资交易。
2018年下半年,外汇局围绕跨境金融领域的痛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摸底,提出了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解决跨境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初步构想,立即得到了多家银行的积极响应。外汇局作为发起方,牵头组织部分分局和14家银行创新应用区块链技术,搭建跨境区块链平台,增强银企互信,提升融资效率。
Amber Group:未参与加密信贷市场,所有产品和服务照常运作:6月17日消息,加密金融服务提供商Amber Group发公告称,过去2年未参与加密信贷市场,也从未从事任何涉及承销借款人信用风险的业务,未来也没有计划。目前所有的产品和服务继续照常运作,不会暂停交易、盈利和双币种产品,以及充提币。(Medium)[2022/6/17 4:35:29]
跨境区块链平台的定位是服务实体经济,首期以两个应用场景为切入点,助力中小企业跨境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推动对区块链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探索,努力打造跨境金融领域信用生态环境。
1.“出口应收账款融资核验服务”应用场景。企业向银行申请质押融资时,平台提供两项服务:一是质押物信息是不是真实的;二是质押物是否重复使用了或超额融资了,作为银行审核融资项目的参考,帮助银行把控融资风险。
2.“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服务”应用场景。经企业授权,银行可查询该企业的基本信息、交易信用信息(如年度收付汇率等)、监管信用信息(如企业分类评级等),作为银行为企业授信或审核融资项目的参考。此外,跨境区块链平台已于2019年12月推出“服务贸易支付便利化”应用场景,实现税务备案表与付汇业务联动,提升银行超额或重复付汇风控能力,同时有助于外汇局事中事后监管。
跨境区块链平台属于“区块链+跨境金融服务”,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和数字签名等技术,建立银企间端对端的可信信息交换和有效核验、银行间信息实时互动等机制,推进业务流程优化再造。
一家美国公司向合同工要求收回加密货币形式的工资:一位驻美国的业务发展专家声称,一家使用加密货币为他们的合同工付款的公司现在希望在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后收回代币。据悉,该匿名员工在2020年8月收到了加密货币形式的工资,之后该代币的价格飙升了700%。在该员工写这封信的当天,CEO向他们发送电子邮件,要求他们退还数字资产,因为他们没有“为公司产生任何收入,并且目前没有进行任何后续工作”。之后他们可以收到以美元计算的工资。尽管用加密货币向雇员付款对雇主和雇员来说都是冒险的做法,但向受薪雇员或合同工要求退还款项都可能使公司面临诉讼。(cointelegrpah)[2021/5/4 21:21:31]
跨境区块链平台利用人民银行下属的中钞区块链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技术,采用许可联盟链和白名单管理。外汇局作为发起者,牵头建立联盟链管理机制,新增的节点需要通过联盟的准入,这样可以保证区块链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同时,跨境区块链平台还通过各方数据最小化上链、企业授权查询自身经营信息、使用国密算法等实现机制提升安全保障,技术层面风险总体可控。
2019年3月22日,跨境区块链平台出口贸易融资场景在江苏、浙江、福建三省省会城市,上海和重庆市首批试点。试点地区辖内中国银行等14家法人银行参与试点。7月8日,试点范围扩大至江苏、陕西、浙江、福建全省,并新增北京、厦门、宁波地区。10月15日,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天津、广东、广西等共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月27日,批复重庆、厦门以及有实际需求的地区可试点“服务贸易支付便利化”应用场景。截至2020年1月10日,自愿自主加入跨境区块链平台的法人银行超过170家,覆盖银行网点5600多个;平台累计完成应收账款融资放款金额折合139.13亿美元(其中人民币169.81亿元),服务企业共计2276家,其中中小外贸企业占比70%以上,探索出一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路径。
1.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跨境融资难问题。从效果看,跨境区块链平台减少了企业打印纸质材料、手工报送的繁重工作,简化了银行手工核对、现场核查的复杂流程,大大缩短了融资申请周期,有效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端对端的信息核验机制,提升了企业融资成功率。跨境信用信息查证服务也很受银企欢迎,如兴业银行通过此项服务为福建某食品公司新增授信额度800万人民币,并发放融资款113万美元。跨境区块链平台试点以来,服务中小企业占比超过70%。如,在中小及民营企业较多的福建漳州地区,中小企业通过此平台融资金额占比高达95%。
2.有效降低银行融资业务风险。一方面,跨境区块链平台所提供的质押物信息真实可信,另一方面,银行间融资信息实时互动与有效核验,有助于及时遏制重复融资风险。如,试点前期浙商银行共核验出口信息1697份,发现其中有68份、金额总计402.96万美元的质押物超额或已使用,及时终止了融资。
3.显著提升银行融资业务办理效率。跨境区块链平台提供的贸易融资批量核验,效率高、可信度强。如,重庆地区平均每笔融资业务需要校验出口信息近110份,最复杂的一笔甚至涉及1138份。以往银行查验100份出口信息至少需要1个工作日,且无法掌握是否已用于融资,使用跨境区块链平台后银行仅需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信息核验,效率显著提升。
4.坚持寓监管于服务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夯实了事中事后监管手段。通过在跨境区块链平台嵌入业务和监管规则,优化再造了融资业务流程。外汇局能够及时发现交易过程中的异常,既达成跨境金融服务目标,又体现了真实性监管要求,实现“监管即服务”的有机统一。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外汇管理领域“全国一盘棋”的整体思路,持续拓宽跨境区块链平台试点范围和参与主体,积极支持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措施落地,逐步形成跨境领域信用服务体系。
1.扩大跨境区块链平台应用范围。在试点过程中,不断梳理总结试点经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助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服务实体经济。
2.推进跨境区块链平台新场景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支付便利化应用场景,支持服务贸易便利化改革。二是引入资本项目资金用途相关凭证,对银企办理支付业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交互核验,同时有效防范业务风险,服务便利化试点。三是立足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地方物流平台信息接入,丰富贸易企业物流信息,为贸易企业跨境结算与融资提供便利。四是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信息共享机制,推进跨机构信息的获取和联合应用,协同推动外汇监管与服务。
3.加大跨境区块链平台的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是发布区块链平台API标准接口,建立数据双向共享通道,实现银行自身系统与跨境区块链平台直联。二是持续完善跨境区块链平台安全体系建设,保障数据安全可用。三是探索研究跨境区块链平台与外部区块链技术对接方案,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协作共享优势。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