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年,资本市场一定是区块链的天下。”
这是1024讲话后一位区块链从业者对行业做出的预判,也透露着彼时众多区块链从业者关于未来的美好愿景。
时隔一年,区块链在中国究竟发展的如何?与彼时的预期相比,现实又有哪些不同?作为区块链行业观察者,带着这些疑问,01区块链与多位区块链企业创始人及业内专家展开了深度对话。
区块链一年:“忙碌”的365天
2019年10月24日,对中国的区块链从业者而言,可能是至关重要的一天。
这一天,中共中央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习总书记的讲话,让当时原本由于市场行情沉寂已久的区块链行业欢呼雀跃。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新闻联播将近6分钟的专题播报、以及各大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都使区块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1024讲话传出当天,区块链行业就开始了“忙碌”的一年。
这一年,各地政府很忙。
2019年之前,只有广州、杭州、北京、贵阳等屈指可数的城市在布局区块链,更多地区依旧紧盯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注度更高的金融科技领域。但1024讲话后,区块链成为全民关注的“风口”,各地政府立即着手区块链技术学习,并开始制定和密集发布区块链政策。
据01区块链去年底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政策普查报告(2019)》,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共有32个省市颁布了与区块链相关文件,其中2019年11月就有至少16个省份推出了区块链相关政策。
到2020年,各地政府对区块链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随着今年4月,区块链与云计算、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一同纳入新基建的发展范畴,区块链的地位愈加凸显。5月以来,北京、深圳、广州、重庆等诸省市发布的新基建行动方案中,区块链都占据着关键位置。
据证券日报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上半年,全国就至少有11个省市出台了区块链专项政策,引导当地区块链产业发展。其中不仅包括北上广等区块链产业基础雄厚的“排头兵”,也有一些相对欠发达、但希望借助区块链带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后来者”。
“在二三线城市做区块链,没有对标,没有包袱,容错空间更大。虽然条件艰苦些,但有奔头”,一位在赣州扎根三年的区块链从业者在接受巴比特采访时这样说到。
政策永远是区块链这类新兴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在官方的正名和扶持下,产业区块链无可争议地成为了2020年的主旋律。
NFT项目Doodles 1小时销毁3305ETH:据NFTSCAN数据,NFT项目Doodles 1小时销毁3305ETH。
Doodles是一个社区驱动的收藏NFT项目,于北京时间10月18日10:00开启NFT公开销售,NFT总量为1万个,每个NFT所有者能对Doodles社区资金的使用进行投票,创始人之一Jordan Castro之前曾领导Dapper Labs的CryptoKitties团队。[2021/10/18 20:37:04]
这一年,行业巨头很忙。
蚂蚁、腾讯、京东等巨头都加快了区块链布局脚步:蚂蚁集团将区块链视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将区块链品牌升级为“蚂蚁链”,在其招股书中,“区块链”一词反复出现超过130次;腾讯则希望通过区块链促进互信,让区块链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自2015年以来,腾讯区块链已在电子发票、供应链金融、银行票据、司法存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应用尝试;京东数科也将区块链视为其四大核心能力之一,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开始面向客户提供区块链相关服务,并以供应链溯源为源头,逐步在供应链金融和数字金融等领域发力。
这一年,区块技术企业也很忙。
除了巨头布局,一大批区块链技术企业这一年也大步向前。1024讲话前,笔者曾走访数家区块链企业,发现当时大家都在“挣扎”:有不得不裁员近50%的,有到处“求”合作却常被视为和子的,有因看不到希望而离开这个行业的。
1024之后的数天内,情况就已截然不同:很多投资方和之前“求”着合作的企业,都主动找上门来,而此前已有的合作项目,进度也明显加快;区块链圈外的很多人,也期盼着了解和进入这个充满希望的新领域。
尽管年初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区块链企业受到的实际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公司在应收和技术能力上稳步提升,近期也完成了由大湾区共同家园基金和招银国际、你好现在联合投资的A轮融资。我们现在正重点关注金融,能源和政务等领域的区块链应用实践。” 溪塔科技CEO王晓亮在谈到过去一年企业的转变时这样对01区块链说。
专注在金融领域的区块链服务商链平方CEO周淼也表示,“虽然受疫情影响,上半年业务推进较慢,但疫情也让金融机构意识到,线上化和数字化现在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有合作意向的企业明显增多。所以企业全年计划的完成进度基本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产业热潮之下,区块链所吸引的关注度也居高不下。除了区块链媒体,传统主流媒体对区块链及数字货币的报道频率也大幅上涨。百度搜索指数显示,2020年以来区块链的搜索热度略胜人工智能,远超大数据及云计算。
AOFEX&ICFM资管基金平台诺优全天候一号(NYAWT)清算完成:据官方消息,AOFEX交易所与华尔街资管平台ICFM联手打造的专业资管基金平台,首期上线的诺优全天候一号基金(NYAWT)已经完成结算,年化收益率为30.12%。AOFEX即将开放第二期基金认购,详情请关注官方公告。
AOFEX&ICFM资管基金平台致力于为广大基金管理人及团队提供发行渠道,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基金产品。
AOFEX是领先的数字货币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和资产安全保障。[2020/8/26]
场景难找、政策趋同、人才难觅,区块链行业待破局
在这忙碌的一年里,相较其他技术,区块链看似风光无两,但只有深耕产业的人才知晓,区块链产业虽不再像之前那般糟糕,但也远没外界想像得那么好。
技术会在探索与应用中演进,但技术之外仍有很多紧迫的难题摆在眼前。
对区块链企业,尤其初创型区块链技术企业来说,搭建条“**链”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找到更多匹配的场景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场景是区块链发展的土壤。缺乏场景,区块链就是无根之萍的技术,所谓的商业模式与商业价值更是空谈。但是,2020年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区块链应用的创新场景少之又少,供应链金融、溯源、存证、票据等熟悉领域依旧最常见。
当然,在各地政府的推动下,政务领域似乎成为了2020年区块链产业的又一发力点。1024讲话前,大部分政府对区块链的认知接纳度极其有限,认为区块链技术即便有用,也应该更多用于企业中。但1024讲话后,习总书记的讲话推动着各地政府开始探索区块链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如今,包括北京、杭州、雄安等在内的很多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动政务上链,以提高政府管理服务能力、政府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能力以及政府数据管理和利用数据分析决策的能力。To G业务也因此成为了很多区块链企业全新的营收增长点。
即便如此,政务区块链也缺乏合理的商业模式支撑。当被问及区块链如何才能在政务系统中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时,很难有人能立即给出答案。一切都在早期,很多政府部门可能也没完全搞清对区块链的真实需求,只是被裹挟着不得不去做;同样的,政务场景是多样化的,如何选择区块链与政务场景的结合点,真正切中要害,发挥出技术的实际价值,对区块链技术企业来说也是难题。
除了场景和商业模式的问题,扶持政策的同质化问题在区块链领域同样严重。对地方政府而言,GDP是主要的考核目标之一。“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关心的是,引入区块链项目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实际效益”,多位业内人士向01区块链提到类似的问题。但实际上,作为一种底层基础技术,区块链仍处于发展初期,并且很难独立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相较于引入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区块链所能带来的社会红利并非立竿见影。
这种情况导致,虽然多地下发专项政策,但基本大同小异,真正贴合当地实际及区块链产业情况的并不多。“很多制定区块链政策的地方,可能也没想清楚该怎么发展区块链,也并没有真正理解区块链”,一位多年的区块链从业者这样说到。
持续的技术投入,加上并不清晰的商业模式,使大部分区块链企业当前都处于入不敷出的阶段。前述从业者指出,如果各地政府只根据企业实缴注册资金和纳税额来决定优惠政策,对于很多区块链初创企业而言也并无实际意义。
“政策对产业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但归根结底要看企业自身是否有合理的商业模式,加上政策的辅助,才可能拥有更好的助推效果”,王晓亮认为,“虽然政策层面我们看到有很多补贴、补助,但在此之上,如果将补贴变成开放项目,让企业更多参与政务等场景合作会更直接”。
在场景与政策之外,人才问题的矛盾也仍然突出。关于区块链技术的门槛高低,市场说法不一,但从市场的反馈情况来看,能与企业业务需求匹配的区块链人才却是普遍稀缺。
“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一样,区块链从业者都需要有很强的场景理解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才可以将业务痛点借助技术手段予以解决”,王晓亮表示。所以,当前区块链企业亟需的并不是单纯的技术开发人员,也不是单纯的市场运营团队,而是既懂技术、又懂业务场景的复合型人才。但这种能够匹配技术和业务的人才并不好找,很多团队都是伴随企业从头一点点成长起来的。
这也并不意味着市场上真的完全找不到这些人,只是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人要么往往要么技术不过硬、要么漫天要价、要么是从币圈和公链出来的,难以耐心踏实地赚“慢钱”。“一线城市的人才问题可能更严峻,因为这里人才自我认知和要求都会更高,往往难以和区块链初创企业的实际情况匹配”,周淼直言。
金融仍是发力点,数据成核心要素
区块链技术源于比特币系统,天然具有金融属性。在近一年的区块链热潮中,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机构在区块链领域表现突出。
01区块链和数字资产研究院于20202年中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区块链应用与探索报告(2020)》显示,2019年11月和12月是中国银行业区块链实践的“加速点”,公开渠道报道和披露的区块链应用实践数量大幅增长。区块链技术已经成为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布局金融科技的“标配”,民营银行及城商行也通过自建或合作加速推动区块链技术,从点到面积极推进区块链应用实践。
更为直观的数据是,2019年建设银行的BCTrade2.0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累计交易金额突破4000亿元;国家外汇管理局牵头、各地外汇管理分局和商业银行参与共建的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到2019年11月也累计完成应收账款融资放款金额82.14亿美元,累计服务企业近1600家。
除银行系统外,保险、证券等领域的区块链探索也在积极推动。
2020年7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原则同意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深圳等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区块链建设工作的函》,原则同意了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深圳等区域性股权市场参与区块链建设试点工作。
10月21日,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科技与创新”分论坛上,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表示,今年7月底,证监会负责建设的中央监管链就已初步建成,9月份,5个试点地区的地方业务链全部实现与中央监管链的技术链通。目前,整个试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传统金融市场之外,前段时间兴起的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开放金融)模式同样值得关注。DeFi以公链系统为基础,借助智能合约实现交易与业务的自动化与去中介化,在减少金融交易中间环节、降低金融准入门槛、提升金融业务透明性等方面都具有更显著的优势。虽然当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合规性也有待探究,但作为一种技术驱动型的新型金融模式,DeFi开放、可信、公平的业务理念和保护用户数据的服务意识正在影响传统金融市场。国内外众多机构正在学习借鉴DeFi模式,以提升现有金融业务的公平与效率。
这一年来,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数据价值开始被重视。随着今年数据正式被列为与土地、人力、资本同样重要的社会生产要素,数据显得愈加重要。但数据又有着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的诸多特性,如可复制性、非损耗性和时效性等,这就意味着利用数据要素的方法势必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
发掘数据价值的难点在于数据的确权、定价与交易,而区块链在数据确权、存储与交易等方面都具有很大想像空间。2019年11月,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上线了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的数据交易系统,利用区块链的可追溯和不可篡改等特性,对每笔交易和数据进行确权和记录,解决了大交易量情况下的交易记账、清结算处理和分布式环境下的信息分发、同步和存储问题,构造了开放性、去中心化的可信数据交易服务环境。
2020年9月末,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工作实施方案》也提出,要构建规范的数据产品库,利用区块链技术、数据安全沙箱、多方安全计算等方式,全面提升数据登记的安全性、合规性、保密性;建立数据产品交易规则和业务规范,建立数据确权工作机制,形成价值评估定价模型,健全报价、询价、竞价、定价机制,构建高效的交易服务流程,搭建区块链数据产品交易系统。
数字经济时代,区块链技术的价值必将日益凸显。
浮躁之风尚在,但务实已是主流
2018年初入区块链行业时,人们仍在回味一年前数字货币的繁荣景象,尽管行情下行,但余晖尤在,交易所、项目方你方唱罢我登场,谈笑间充斥着财富自由和一夜暴富的浮躁之风。
不过,任何新技术的落地都会伴随着泡沫,区块链亦是如此。在行业早期,踏实践行者与浑水摸鱼者都会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这场技术变革中,或好或坏,但终究都在推动着这个行业前行,只不过方式不同。
如今浮躁之风虽尚在,新瓶装旧酒,借区块链之名行招摇撞之实的也屡见不鲜,但更清楚的是,更多的行业先行者和企业都在积极尝试基于区块链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应用,产业区块链的务实之风已成主流。
从数字货币热,到区块链热,都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市场去伪存真,在试错中回归理性的过程。
市场的狂热总会消散,技术的价值也终将显现。
文 | 照生
审 | 于百程、林泽玲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