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汤正遭遇“完成了任务却收不到酬劳”的死循环中。多业务发展带来的业务分散与管理成本提升问题,正引发内外界担忧。
2、“学术派”的商汤科技,对于风口的兴趣程度一直浓厚。在最新的IPO招股书中,它又“狂蹭”了47次元宇宙。
3、 相比于融资的惊人频率,商汤的亏损同样令人震惊。近三年来,其一直处于“亏得比赚得多”的尴尬处境。
商汤科技即将上市。据港交所数据,商汤昨日启动香港首次公开招股,每股发行价3.85-3.99港元,计划最多筹资60亿港元。
有意思的是,商汤是AI四小龙中最晚提交IPO招股书,却最早启动上市计划的企业。
在发行价公布之后,众说纷纭。但是在引发热议的同时,一些新的疑虑也随之而来。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成立至今,商汤科技可谓“逢热点必追”,其先后踩在了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风口之上,业务规模与企业估值不断提升,但在这背后,公司的业务线却也越做越杂,不断扩大的运营成本和企业利润,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技术研发领域后,转移到商业层面的造血能力却有待于提升。
从2014年成立至今,商汤科技先后完成了12轮融资,整体估值达130亿美元。
伴随着整个AI行业迎来资本风口,商汤的融资节奏进入高频阶段。然而,在公司发展迅猛的同时,公司的营收基本面却不太理想。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商汤营收分别为18.5亿元、30.3亿元、34.5亿元。但亏损同样堪忧,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分别净亏损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及37.13亿元,共计242亿。
即使是在经过调整之后,公司的亏损净额也保持在1.5亿元、11.55亿元、7.08亿元及5.78亿元。
从企业支出的角度来看,研发投入正在成为公司营收占比中越来越高的一部分。
据商汤科技财报数据,2018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其研发开支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及17.72亿元,分别占营收的45.9%、63.3%、71.3%、107.3%,合计研发支出达69.9亿元。
重研发的企业风格,让商汤在技术领先性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短期来看并未给商汤的营收增长带来明显的回报。
“在商汤科技身上透露着一种学术人特有的‘理想主义’,在技术上的无限钻研,造就了产品的进步,在技术层面的实力毋庸置疑。但资本市场远没有学术领域那般纯粹和理想”,有业内人士评价称。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8年底、2019年底、2020年底和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3.32亿元、26.25亿元,37.48亿元和39.26亿元,逐年增加。计提的坏账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以来分别为1.02亿元、2.11亿元、6.1亿元和7.85亿元。
换句话说,技术相对领先的商汤科技,正遭遇着“完成了任务却收不到酬劳”的尴尬处境。
事实上,由于AI技术作为一项通用型技术,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往往需要融合进入其他技术或者场景之中,其服务型属性较重。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AI更多需要遵从于甲方需求做出调整,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特征明显,难以实现产品和技术的规模化复制。
事实上,为了解决AI技术的规模化运用及部署问题,商汤科技也曾有多重举动。
一方面,频繁地拓展业务,以提升公司场景和技术能力的覆盖面。作为四小龙企业中业务单元最为丰富的企业,据招股显示,商汤科技业务已覆盖智慧商业、智慧生活、智慧城市等十余个领域。
但是,在不断多重场景之后,多业务发展带来的业务分散与管理成本提升问题凸显。与此同时,其投资56亿元用于通用人工智能基础架构及其相关领域扩张,不仅面临着底层技术研发困难,芯片自主能力薄弱等方面的困境,同时也正对公司的企业营收造成新的挤压。
有业内人士向新浪科技直言,“若商汤无法产生足够的收入,可能会继续于未来遭受重大损失,并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
(投资40亿,商汤科技AI超算中心建筑形如“芯片”)
相比于“竞品”,成立于2014年的商汤科技是目前“视觉四小龙”中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家。但是,在人员规模超出其余三家企业的同时,商汤科技的亏损规模也远超其他三家。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云从科技累计亏损近29亿,依图科技累计亏损51亿元,旷视科技累计亏损近143亿元,而商汤科技则亏损达205.5亿元。
一路狂飙突进当中,“学术派”氛围浓厚的商汤科技,对于风口的兴趣程度也十分浓厚。
2016年成立之初,AI公司盛行比拼论文数量与参加各类技术比拼,商汤凭借庞大的工程师队伍,持续保持公司在CVPR、ICCV和ECCV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名长期靠前。
2018年以来,基础软硬件等新型基础设施崛起,商汤对于AIDC大装置的研发推进工作启动。
进入2021年,造车开始成为科技圈热点,商汤紧接着又在今年推出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新品牌——SenseAuto绝影。
而在最新的IPO招股书中,商汤科技又“狂蹭”了一波元宇宙概念,招股书中47次提及元宇宙。
上述业内人士在感慨商汤蹭热点速度的同时,也对其长期亏损情况表示担忧,“AI已经到了商业化落地阶段,盈利能力正在成为衡量企业发展潜力的关键,一直在拓展边界的商汤科技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赚到钱呢?”
随着越来越多的AI企业逐渐开启上市之路,商业能力正在成为衡量企业发展潜质的关键,如何在营收而不是亏损能力上更胜竞争对手一筹,或许才是AI企业们值得加倍重视的关键。
作者 / 周文猛
编辑 / 韩大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