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Web3.0 社交以前 首先要先达成一个共识 就是 什么是Web3.0?
前段时间的这张对比图,把Web3.0的核心特点解释的比较清楚了:就是去中心化。
准确点说,上面这个图代表的是账号登录方式从Web1.0到3.0的变化,Web3.0应用通过零知识证明,仅需使用钱包私钥对一个字符串进行签名就能证明我是这个地址的拥有者。不再需要每个应用都进行繁琐的注册、设置密码、登录验证等过程。账号登录的去中心化,代表我的账号信息不再属于某些公司,而只属于我。
除了账号登录外,Web3.0上更酷的事是越来越多的资产开始去中心化,尤其是NFT最近一年尤其疯狂,互联网大厂,传统企业以及海内外各路明星都参与其中。资产的去中心化给很多行业都会带来巨大的变化,目前结合比较深的是金融,游戏,艺术行业等等。可以说目前整个Web3.0行业都是围绕着资产来进行。相信未来几十年也会是如此,这里不过多赘述。
矿企CleanSpark收购1,800台Antminer S19 XP矿机:6月16日消息,比特币矿企CleanSpark宣布收购了1,800台Antminer S19 XP矿机,预计新机器将从8月开始到货,最终将使其算力增加252 PN/s。(TheBlock)[2022/6/17 4:33:23]
所以,
要讲Web3.0 + 社交,还是要再聊下当前社交的痛点:从QQ空间,人人网到微博,微信,Twitter。我们每经历一次社交产品的迭代都会损失很多我们昔日的好友联系和那些年的美好回忆。归根结底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是 我们的数据和信息 随着产品下线消失了。所以Web3.0 社交要解决的问题其实也是数据和信息所有权的问题,也就是去中心化(扣题了)。
这样一来再结合下区块链技术Web3.0的社交雏形就很清晰了:它是一个 个人信息和好友关系甚至是部分大内容都存在去中心化账本中的一个社交产品,基于Web3.0的应用可以毫不费力获取到这些信息。举例:你可以魔兽世界里看到你微信上的好友,也可以知道周杰伦最近买了谁的音乐NFT,像电影《头号玩家》中,男主角与他们的小伙伴们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都保持好友关系。所以Web3.0 社交也会是未来元宇宙中的社交:)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信息这样公开完全没有隐私可言?Web3.0 也可以非常好的解决,就是多账号,不同的账号可以有不同的圈子和身份。这在Web2.0时代是非常痛苦的,可能需要多个手机号 邮箱的退出重新登录操作,但在Web3.0 切换身份只是点2下小狐狸的事情。
ETH哈希率创历史新高:1月27日消息,据Glassnode数据显示,ETH哈希率创历史新高,ATH值为1,117,808,669,453,580。[2022/1/27 9:16:59]
至此, Web3.0的社交产品其实已经讲好了。
下面是更深入的一些内容,包括现有一些Web3社交产品的对比和我对于未来Web3社交更细节的一些预测。
上面Web3.0社交要做的事已经讨论完毕,剩下要解决的其实就是这些数据怎么存和存在哪里了,我们先把这些数据分成3类:个人信息(Profile),好友关系(Network) 以及 内容(Content)。看下这些产品都是怎么做的
A. 个人信息:主要包括 头像昵称 等相关信息,目前ENS,DAS,5Degrees,RSS,Debank等社交产品都有包含。
产品形式上来看 ENS,DAS,Lens,RSS和Debank的ID是全网唯一与地址进行关联,类似域名的形式。5Degrees更像是给地址设置昵称随时可以修改。
存储方式上,ENS是在以太坊链上,DAS 基于CKB链,Lens在Polygon,RSS和Debank目前是比较中心化的方式,但预期未来会有自己的公链/侧链,5Degrees则是多链。不管怎样我觉得大家的思路都是会选择链上,因为这部分数据不会很大。
B. 好友关系:目前有5Degrees,RSS3,Lens,Debank,Cyberconnect,monaco 等,其中目前只有 5Degrees 和 Lens 是完全链上,Lens整体的设计是相对灵活可以升级选择不同的follow逻辑,5Degrees比较简单,通过ERC1155协议,follow一个地址就相当于mint一个以这个地址为ID的Token。只需要索引用户持有5Degrees合约下哪些ID的NFT就相当于follow了哪些人。
C. 内容 方面还可以分成几部分:一部分是用户在链上的行为产生的链上内容,一部分是存储在IPFS上的比如Mirror的文章内容,还有一部分就是通过连接现有社交产品,聚合Web2.0的内容等。这部分RSS3更注重整合各个来源的信息,Lens通过NFT在链上进行关联,monaco可能跟Web2.0产品更像,只是通过地址登录添加了些NFT的内容。
当然Web3.0的社交产品远不止这些,只是我有用到这些。每个产品的方向,实现方式和关注点都不太相同,但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1. 由于数据的开放性,可能不会出现像微信,facebook,twitter这种社交类巨头产品,但可能会有一个广泛采纳的协议出来。
2. 社交行为和内容会更加分散,也会更加集中。小产品可以很方便的在产品中加入社交元素,同时聚合产品也可以收集到非常多来源的信息。
3. 大数据更懂你了! 那个时候相亲,求职估计会很方便吧。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